浙江大學公布一項研究新成果:南宋官窯技術來源于龍泉窯
日前,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周少華教授課題組公布了一項研究新成果:南宋官窯技術來源于龍泉窯。依據這一結論,龍泉窯的鼎盛時期可往前推至北宋晚期,即從以往學術界定論的南宋至元為其鼎盛時期,推至北宋中晚期至明早期,年代跨度達350余年。
為此,一場主題為“龍泉青瓷與南宋官窯”學術研討會近日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舉行。圍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周少華領銜的課題研究成果,與會專家學者就“南宋官窯燒造技術源于龍泉窯技術”這一學術研究,從技術成果、考古依據等方面展開研討,重新定位龍泉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的歷史地位與作用。
據介紹,南宋官窯是南宋朝廷在都城臨安設置的御用瓷窯,其生產瓷器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與社會認同度更高。目前,學界除找到龍泉窯在明代早期承擔宮廷用瓷生產的確切明證外,其在宋元時期與宮廷的關系尚值得深入研究。
龍泉窯遺址殘片。龍泉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20多年來,周少華教授致力于龍泉青瓷與南宋官窯學術研究。2021年,在浙江大學龍泉創新中心的支持下,周少華教授研究團隊與浙江省龍泉市開展“龍泉窯與南宋官窯青瓷研究”項目合作,運用考古資料、人文史料、材料學、工藝學等多學科交叉優勢,全面系統地對比龍泉窯與南宋官窯在工藝技術上的傳承關系,從學術上厘清南宋官窯的技術來源。
經過3年多的不懈努力,項目課題終于有了定論:南宋官窯燒造核心技術就是源于龍泉窯技術。課題組研究成果顯示,龍泉黑胎青瓷和南宋官窯青瓷在胎釉斷面上具有相同的特征,都屬于薄胎厚釉瓷;南宋官窯“薄胎厚釉”青瓷工藝技術是浙江本地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龍泉青瓷薄胎多層厚釉黑胎青瓷技術,為南宋官窯奠定了工藝技術基礎。
依據這一課題結論,課題組還理清了龍泉青瓷的六個發展時期:魏晉時期至隋唐為開創期,唐末五代至北宋初為發展期,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初為成熟期,南宋至元為鼎盛期,元代至明中期由盛變衰的轉變期,明晚期至清為衰落期。
浙江省考古學會會長鄭建華表示,“龍泉窯與南宋官窯在中國瓷業史上均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龍泉青瓷與南宋官窯青瓷研究》課題全面系統地對比了兩者在工藝技術上的傳承關系。”
龍泉本土青瓷文化研究者也認為,該項研究成果將極大提高龍泉窯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為龍泉青瓷產業發展起到文化賦能的作用,也為當代龍泉青瓷產品設計升級、產業規模擴大、市場份額拓展等方面帶來較大提升空間。(周彩萍、葉馳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