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综合色本一道在线,在她高潮时拔出高清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

探索都市近郊型數字鄉村建設 南京浦口如何打造示范樣板?

楊維瓊
2022年07月07日10:2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搭建數字鄉村大數據中心,打造數字大田、數字漁場等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構筑鄉村社區治理綜合服務體系……自2020年9月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名單,南京市浦口區經過近兩年的探索,正讓數字鄉村從夢想走進現實。

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承擔著“以區域性實踐為全國現代化建設先行探路、積累經驗”任務的江蘇,圍繞數字鄉村建設,出臺了《關于高質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江蘇數字鄉村建設要走在全國前列。

作為南京含“農”量最大的板塊,浦口農村區域占比近80%、農村人口占比超50%、農業GDP占比超過10%,當數字產業、數字治理、數字服務在這里落地生根,數字化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

湯泉農場智慧大田。人民網 楊維瓊攝

湯泉農場智慧大田。人民網 楊維瓊攝

智慧農業解放生產力

將青蝦飼料倒入作業箱中,啟動起飛指令后,無人機按照預先設定好的速度和軌跡在池塘上空穩步盤旋,清晰可見的飼料顆粒灑落在水面,不到一分鐘的工夫,就能完成5畝蝦塘的飼料投喂……在以女兒名字命名的可欣家庭農場里,浦口永寧共興青蝦特色產業園的青蝦養殖大戶蔡超談起無人機的使用頗為興奮。

蔡超是土生土長的永寧村人,自2000年開始,家里就承包了池塘養殖水產。2020年,受疫情影響,家里養的80畝青蝦滯銷,在江蘇省農業機械公司工作的蔡超決心回家,成為新一代“養蝦人”。

“7月中旬左右,蝦苗就要長大了。今年,我們用無人機消毒、投喂料,家里的160畝蝦塘半天就能弄完,效率是以前的10倍左右。”蔡超告訴人民網,得益于此前的工作,他對于農業基礎設施比較熟悉,在了解到無人機的功能之后,立即出資7萬元購置了相關設備。

“過去,7月到10月青蝦養殖這段時間是最累人的,夜晚還要巡塘保證溶氧充足,真正是個‘辛苦活兒’。去年安裝了溶氧監測傳感器和微孔增氧設施,可以通過手機查看溶氧濃度并進行控制,現在養蝦輕松多了。”蔡超笑著說。

以浦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區建設項目為契機,永寧共興青蝦特色產業園對2000畝數字漁場進行了智能裝備升級改造。“我們實現了青蝦養殖生產標準化、全產業鏈信息化覆蓋和智能化控制,現在,每畝蝦塘每年能省80元電費,飼養密度提高50%,產業園增收200萬元。”永寧街道聯合村團支部書記王曉豪介紹,目前產業園正在打造青蝦物流基地,測試“低溫+充氧”包裝方法的運輸成活率,未來將依托郵政網絡構建青蝦一小時供應圈,打通青蝦銷售產業鏈。

在距離永寧共興青蝦特色產業園大約12公里外的湯泉農場數字大田,農民彎腰插秧的景象成為過去時。6月底,由水稻插秧機插下的秧苗正茁壯成長,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上,滿目綠色令人賞心悅目,自動灌溉系統、殺蟲設備分布在農田四周,僅需一部手機就可在家里操作。

數字大田的打造得益于農芯(南京)智慧農業研究院(以下簡稱“農芯研究院”)搭建的一套智慧系統。“我們針對水稻、小麥規模化生產需要,開展稻麥輪作關鍵環節農機無人作業技術示范應用,實現了水稻和小麥耕、種、管、收等關鍵作業環節‘無人化’自主作業。”該研究院項目經理王歡表示,相關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水、肥、藥節約可達10%至15%。

據悉,農芯研究院坐落于位于浦口區的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公共創新平臺,該中心是農業農村部批復建設的全國首家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

東葛社區數字鄉村綜合治理平臺。人民網 楊維瓊攝

東葛社區數字鄉村綜合治理平臺。人民網 楊維瓊攝

數字治理激活基層神經末梢

“鄉村第一線,治理最末端。”在浦口區永寧街道東葛社區指揮分中心,進門左手邊的數字鄉村綜合治理平臺格外醒目,屏幕上,網格地圖動態展示社區內的人、事、地、網格等各類數據。監控大屏每30秒輪換一次監控點位,71個監控探頭遠程巡查,環境監測、疫情管控、防汛抗旱等信息清晰呈現……

基層負擔過重、居民訴求上報渠道少,這是鄉村治理中的普遍問題。浦口區在永寧街道東葛社區試點打造網格化智慧云平臺,探索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自平臺運行以來,通過監控遠程發現問題上百起,也化解了很多矛盾糾紛。”該社區黨總支書記朱遠剛介紹,指揮分中心還為兩輛四輪巡防車配置車載移動探頭,數據可以實時回傳至指揮分中心,便于社區掌握實時情況。

鄉村的事歸根結底是群眾自己的事。東葛社區在數字鄉村試點建設中,除了打造基于大數據應用的“鄉村大腦”外,還建立了村社數據平臺,同時搭建線上平臺對接居民需求,建立基層問題處置反饋閉環流程,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村里老人小孩喜歡到健身廣場鍛煉身體,但是這些健身器材比較破舊,有安全隱患。今年6月,我嘗試著在東葛社區數字鄉村綜合治理平臺APP上反映,沒想到很快就得到回應。從反映問題到新器材安裝,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這辦事速度是真的快!”東葛社區居民王有梅略帶拘謹卻掩飾不住激動。

王有梅的訴求工單到了社區調度中心之后,社區立即將其派給東葛社區居委會第二網格員。“網格員到現場了解發現,器材確實需要更換,隨后村委進行了內部討論,馬上就根據預算進行整改了。”朱遠剛說。

浦口既是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區,也是江蘇省級新型農村社區數字鄉村治理機制改革“試點田”。浦口區農業農村局數字鄉村辦主任楊基樓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介紹,今年初以來,借力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統籌院士團隊等科技研發力量,浦口按照“123N”數字鄉村建設頂層框架推進都市近郊型數字鄉村建設,“‘1’是一批數字基建,‘2’是制度和技術兩個保障體系,‘3’是數字產業、數字治理和數字服務,‘N’是多個信息化應用系統。”

浦口數字鄉村大數據可視化決策指揮中心。人民網 楊維瓊攝

浦口數字鄉村大數據可視化決策指揮中心。人民網 楊維瓊攝

以補短板推動見成效

都市近郊型數字鄉村整體架構的建設成果,在浦口數字鄉村大數據可視化決策指揮中心也可窺見一二。數據中心三屏并立,智慧農業板塊,農業物聯網裝備371組、認證農場10家,大田種植、設施園藝、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等以數據柱狀圖呈現;美麗鄉村板塊,共享村莊13個、旅游景區22個,康養文化、楚漢文化、非遺文化等關鍵詞躍上屏幕……既有直觀的數據和場景分布,也有以圖形、圖像、詞云等呈現的各類數據分析結果。

基礎數據的整合共享,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數據底座及決策依據,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加速器。據王歡介紹,浦口大數據中心目前已對接20余個省市區信息化系統,整合區內47個相關單位涉農數據,數據量達4000余萬條,形成了以農產品透明供應為核心的浦口智慧農業體系、以聚合和普惠為核心的一站式“三農”服務體系、以社區為單元網絡的鄉村治理樣板,初步打造了適合浦口農業農村健康發展的都市近郊型數字鄉村示范窗口。

數字鄉村建設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技術能力和人才體系。楊基樓深切感受到,目前基礎技術能力與相關人才依然短缺。“農業人才本身就緊缺,既懂農業又懂數字技術的人才就更加少了,這也是亟待突破的瓶頸之一。”他告訴人民網,一些新型經營主體在數字農業方面投入了不少資金,但這種投入是持續不斷的,而且對自身的運維和再開發的投入要求也很高,因此,其需要具備持續可靠的技術能力和人才的支撐。

據悉,目前浦口區農業農村局數字鄉村辦已經組織了1000人次的培訓。“既給領導干部做系統培訓,也給農民群眾做業務培訓,包括智慧系統、自動化設備的使用以及電商的操作流程等。”楊基樓表示。

如今,新時代的城鄉差距,正從基礎設施差距轉向數字素養差距。楊基樓認為,鄉村治理的數字化需要促進信息化與鄉村治理的深度融合,補齊鄉村治理的信息化短板,提升鄉村治理智能化、精細化、專業化水平,“這項工作的難點之一是數字化意識和素養的提升問題。留在鄉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數字化意識和素養不高,因此也需要做大量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