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综合色本一道在线,在她高潮时拔出高清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捐茶苗,貴州謀發展

小小一片葉 濃濃兩地情(美麗中國)

人民日報記者 程煥、竇瀚洋
2024年06月12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春季,安吉白茶樹上新冒芽的鮮葉。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8年10月,張勇(右)和黃杜村群眾共同栽下第一株茶苗。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貴州沿河縣中寨鎮志強村“白葉一號”茶園。人民日報記者 程煥攝

今年春季,志強村村民正在采摘“白葉一號”新芽。陳智華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幫助下,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由“白葉一號”種植發展出規模化茶產業,茶旅融合的探索欣欣向榮。兩地緊密協作,共同續寫“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動人故事。

  清晨,陽光穿透云層灑在山坡上,一片片嫩綠的葉子漸漸舒展開來。正值夏季管護期,茶園里人頭攢動,人們忙著除草、剪枝、施肥、松土。

  這里是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志強村。2018年10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捐贈的首批“白葉一號”扶貧茶苗在此落地。

  1500公里之外,黃杜村的茶園正處在休整階段。除草防蟲之余,村民們也牽掛著遠方,及時回答微信群里貴州老鄉們的提問。

  短短數年,志強村的荒山荒坡不見了,郁郁蔥蔥的茶壟延伸向遠方;黃杜村送茶苗更送“種茶經”,讓送向遠方的茶苗在貴州山鄉落地生根……兩地共同續寫“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動人故事。

  落地——

  山村來了遠方茶苗

  這幾天,溪龍鄉農業農村辦公室工作人員錢義榮接到了一通來自貴州的視頻電話。

  “錢博士,你看茶樹修剪得怎么樣?”視頻那頭,在志強村的“白葉一號”茶產業基地,志強村黨支部書記張勇舉著手機,向錢義榮展示。

  “把兩邊弱枝修掉,只留40—50厘米高。”錢義榮讓張勇把鏡頭湊近,邊觀察邊囑咐,“抓緊除草、施肥,千萬不要亂用農藥。”張勇和村民們仔細聽著。

  相隔1500公里,安吉與沿河的這段緣分,還要從6年前說起。

  2018年4月,黃杜村提出捐贈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不久后,一個由原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的考察組來到志強村,對當地氣候特征、土壤情況等進行仔細考察。很快,志強村和毗鄰的三會溪村、大宅村一起被確定為茶苗受捐地。

  “我全程參與了選址,早已數不清去過沿河多少次。”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說,在沿河選中的這幾個點位,位置雖然偏僻,但生態環境良好,土壤比較肥沃,且全年雨水充沛,氣溫適宜,非常適合“白葉一號”茶苗生長。

  2018年夏天,張勇和多名干部群眾到安吉縣實地觀摩白茶產業發展情況。一進黃杜村,大伙兒就對眼前“滿山遍野是茶園,家家戶戶小樓房”的景象贊嘆不已。

  他們從浙江回來后,黃杜村種白茶致富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按照縣里制定的實施方案,三個受捐村積極引導村民參與茶產業發展,土地流轉和基地建設推進十分順利。不到兩個月,1200畝土地完成了平整。

  2018年10月19日晚,一輛輛大貨車開進中寨鎮,“白葉一號”茶苗到了。卡車司機伊顯曾多次運送茶苗到貴州,山路十八彎令他印象深刻,“雖然路途遠,但抵達之后又是另一番好風景。”

  伊顯口中的“好風景”,不只是貴州的秀美山川,更有當地村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當大車進不了村時,各村連夜組織老鄉把茶苗轉運回來,大家迫不及待要在這片土地種上茶苗。

  第二天清晨,170多名村民在基地忙碌起來。“一些人甚至提出不要務工費,老鄉們心里很清楚,這些茶苗能幫自己過上好日子。”看著這場面,張勇欣喜不已。

  經過21天的努力,黃杜村捐贈的360萬株茶苗全部移栽到位,1200畝“白葉一號”正式落戶中寨鎮。一株株浙江茶苗開始在貴州偏遠山村生長。

  扎根——

  荒山變成青青茶園

  細雨初歇,涼風吹過山崗,空氣中彌漫著茶葉的清香。志強村村民張金成和妻子早早起床,吃完早飯就趕往山坡上的自家茶園。

  “樹的高度控制在50厘米左右,突出的枝條一定要剪掉,讓冠面保持平整……”張金成請了兩名村民前來修枝,開工前,他認真示范了一遍動作要領,活脫脫一個熟練的老茶農。他見證了一株株小茶苗的成長,也積累下豐富的種茶經驗。

  茶苗一天天長高,給老鄉們帶來了在家門口賺錢的機會。當地政府籌資完善了茶園基地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在黃杜村村民的指導和中寨鎮村民的精心呵護下,2020年春天,首批1200畝“白葉一號”茶園試采。經專業機構評測,茶葉品質和原產地幾乎沒有差別。

  為進一步激發村民的積極性,2021年底,中寨鎮決定將全鎮“白葉一號”茶園從各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中拿出來,切塊租給農戶承包經營。

  眼看茶樹就要迎來豐產期,張金成底氣十足,果斷承包了10畝茶園。靠著采摘茶青,茶園每年給張金成帶來的收入超過3萬元。農閑時,他還能騰出手來經營一些副業,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茶園交給群眾,讓農戶成為茶園種、管、采各個環節的主體,越來越多村民成為種茶能手。加上安吉縣的技術援助,“白葉一號”茶苗在中寨鎮扎下根來、茁壯成長,昔日荒涼的山頭已是一派生機盎然。

  如今,中寨鎮不僅將“白葉一號”種植面積擴大至5350畝,還引進“中黃三號”“黃金芽”等多個茶葉品種,形成了多業態發展的生態茶園。

  出山——

  一片葉鋪就致富路

  中寨鎮大宅村村民田紅軍,也因這片小小茶葉而獲益。自打種上來自安吉的茶苗后,一家人不僅細心呵護,還多次赴安吉學習種茶、育茶技術,主動請教品牌營銷、市場推廣手段。

  “炒茶的技術就是一次次去安吉培訓后練出來的。”田紅軍說,茶葉品質有了顯著提升后,大家又學著開拓市場。安吉還在旺季邀請他們來考察當地的茶葉市場。

  茶園建成投產后,中寨鎮先后建起6家茶葉加工廠,收購老鄉們的茶青,進行加工銷售。為了解決銷路問題,鎮里專門成立公司,為“白葉一號”申報注冊了“屾山”系列品牌,并借助東西部協作相關政策拓展市場。

  “僅2023年,由安吉縣組織的專家團隊就到貴州普安、沿河、雷山,四川青川,湖南古丈三省五縣實地指導了42次。”安吉縣“三茶”辦產業幫扶專班組長劉斌全程負責指導大宅村白茶種植培育與加工銷售工作。“大宅村茶葉采摘時間晚于其他各點位,我們建議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做優品質,走高端茶葉市場,注重品牌發展。”劉斌說。

  “‘屾’字有二山并立之意,象征著我們和黃杜村山水相連、心手相牽的深厚情誼。”中寨鎮黨委書記田洪波介紹,通過學習黃杜村的產業經營模式,本地茶葉品牌效應不斷增強,產品在東部地區漸漸打開了市場。現在,茶產業已成為中寨鎮支柱產業,今年春茶產值達2000萬元,帶動1.4萬人實現增收。

  茶葉強村也興村,生根更“生金”。今年以來,三省五縣量產茶園共計6217畝,采摘青葉13.6萬余斤、加工干茶3.09萬余斤,總產值約3107萬元,帶動當地人均增收4500元。“我們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對各個縣進行激勵。”安吉縣發改局黨組副書記張瀚尹說。

  在田紅軍嘗試推廣茶葉的同時,張勇也帶領鄉親們積極探索延長產業鏈的門道。“我們用夏季茶青制作了一批紅茶,口感非常不錯。”張勇邊沏茶邊說,村里的“白葉一號”每年只產一次春茶,如果能在夏秋茶上有所突破,村民的收入將有望成倍增長。

  如今,志強村的“白葉一號”茶園越來越美,木棧道順著地勢起伏通向遠處,半山腰上還建起了觀景涼亭。每到假期,不少游客在這里拍照打卡……茶旅融合發展,“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仍在繼續。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2日 14 版)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