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综合色本一道在线,在她高潮时拔出高清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文物會說話 考古來解碼

——專訪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

周宇、董科娜
2022年02月23日08:49 |
小字號

  2月16日,浙江啟動建設集考古遺產保護、文物整理修復、考古科技研究等功能于一體的考古與文物保護基地。再一周前,2月8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候選項目名單公布,浙江余姚施岙遺址、浙江余杭跳頭遺址、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級土墩墓群入選。“這就是真實版的滄海桑田啊”“出土陶罐上的動物是蜥蜴嗎?好萌啊!”“神秘消失的姑蔑國在浙江被發現了?”這段時間,經常可以聽到有關浙江考古的聲音。

  “考古并不‘高冷’,反而是個很有趣的工作。”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浙江省文物局局長楊建武用12個字闡述了他對考古的理解,“驗證已知,探尋未知,顛覆認知。”順著這12個字,楊建武娓娓道來浙江亮眼的考古成果。

  解碼浙江文化基因的“百千萬”

  “如果說中國考古成果是滿天繁星,浙江考古就要做清晨天空中最亮的那顆啟明星。”楊建武說,這背后是對浙江的文化自信。

  他用“百千萬”來解碼浙江文化基因:“百”,百年黨史,紅色根脈;“千”,良渚文明成為實證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證據;“萬”,距今萬年的上山文化被認為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百千萬’之外更多的文化基因解碼都離不開考古工作。”楊建武說。

  隨著浙江考古的不斷深入,原來被稱為“蠻夷之地”的浙江被證實是世界稻作、蠶絲、茶葉、漆作、瓷器、釀酒的主要起源地,全球最早或者最早之一的獨木舟、彩陶和水利系統的發現地。

  可以說,自1936年拉開浙江考古序幕后,浙江用80余年時間還原了中國百萬年的歷史,構建起浙江一萬年的文化發展譜系和年代框架,實證了中華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為中國考古學的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以及世界考古學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這當中,大家最關注的可能就是良渚了。”楊建武形象地介紹,良渚古城城分三重,總面積290多萬平方米,被譽為“中華第一城”;古城共發現了12條水壩,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具有灌溉、防洪、運輸等多種功能;遺址出土了諸多精美玉器,是中國玉文化史前高峰的遺產;古城內設有糧倉,池中寺糧倉遺址的碳化稻谷埋藏量達20萬公斤;古城遺址中還發現了絲織物蛋白,表明當時的良渚人已掌握了絲織技藝,“更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早在良渚文明時期,我們就已經是長三角一體化了。”楊建武說。

  原來,經國際專家團隊勘測,良渚古城糧倉內的稻谷來自不同地區,極有可能由各地進貢而來。與此同時,在上海、江蘇、安徽等地發掘出的良渚文明同時期玉器上,紋飾著與良渚古城出土玉器上極為相似乃至相同的神像符號,表明當時已經初現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共同觀念的文化聯合體。

  “考古不能創造發明,但能解碼發現;不能改變歷史,但能改寫歷史;不能顛覆真理,但能顛覆認知。”因為專業學歷史,在楊建武看來,用大歷史觀來串聯考古成果,點燃的是大家文化自信的內心之火。

  解碼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考古“啟明星”計劃

  5年內建設1000家鄉村博物館,組織文化和旅游、文物、消防、公安等系統的退休老領導、專家組成文物安全巡查隊……為進一步保護、展示中華文明燦爛成就,一系列創新工作在浙江全面開展。值得一提的是,為構建浙江大歷史、梳理中華文明脈絡、更新世界歷史認知提供更多的新材料、新突破,浙江將啟動考古“啟明星”計劃。

  這是個怎樣的計劃?楊建武介紹,該計劃將圍繞世界稻作農業起源、史前文明、浙江大歷史等重大課題開展專項攻關;加強出土文物和遺址等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講清講透其中蘊含的浙江文化基因;讓考古新發現、研究新成果走出庫房、走出實驗室,走進博物館、走進群眾。

  讓文物說話,讓百姓觸摸歷史,這是楊建武一直強調的觀點。他用余姚施岙遺址作具體案例,“這里可以看到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和良渚文化時期的大型古稻田,考古給我們提供了和先民對話的通道,所以我們要做好考古的文旅轉化工作。”

  為了讓考古成果更“接地氣”,走入尋常生活,浙江將以考古遺址公園為載體,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模式。考古遺址經發掘后,往往覆土回填,所以看到的就是雜草叢生。現在正努力改變,怎么做?把考古遺址變成公園,變成廣大人民群眾游覽休息、學術參觀的場所,并在此基礎上做好轉化的文章,發展“考古+”“遺址+”產業新模式,讓遺址公園、考古基地轉化為旅游目的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際人文的交流基地。這些年浙江堅持文旅融合理念,堅持科普、研學、教育、文創、旅游齊頭并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良渚古城考古遺址公園自開園以來,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實驗考古、公眾考古、體驗性考古等文旅活動,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據統計,兩年多來接待游客達480多萬人次。在實證世界稻作起源地的金華浦江上山遺址的田野里,中國水稻研究所以“中國水稻品種變遷展”為創意,種植了60多種不同年代、不同品種的水稻,使原來無人問津的考古遺址成為人頭攢動、田間流動的博物館和科普基地。

  如何“上接天線”?浙江的目標瞄準國際——創建世界一流考古機構,擁有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學術成果和一流的專家學者隊伍。

  “考古需要有跨學科、跨國界的思維。”楊建武說,未來浙江考古需要跨學科,比如浙江一些遺址中有稻田、水庫、水閘等,就需要農業、水利等領域人員加入,還需要跨國度,把浙江歷史文化放到世界的大平臺中去審視,把中外文化比較作為一個衡量標尺,“向國際社會展示浙江考古事業的發展成就,講好浙江歷史故事。”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